上千种药有双重身份 有时是处方有时是非处方

2014-10-20 09:52 来源:
调整字体

  (来源·武汉晨报)双重身份的一般多出现在电影中,这类人在不同环境下性格各异。实际上,日常生活中,很多非处方药也有着“双重身份”,那就是它们还可能是处方药。

  昨天,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康康姐表示,“双重身份”的确存在于某些药品中,所以安全用药,遵医嘱用药非常重要。

  200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也就是:即使成分相同,规格和适应症不同,也可能出现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差异,这些药又被俗称为“双跨药”。同一种药物成分既可能制成非处方药,也可能是处方药。

  【记者调查】

  药物“双重身份”

  没有市民知道

  康康姐表示,要理解药物的“双重身份”,最常见的可以拿非处方药布洛芬来进行比较,这类药多用于退热和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如肌肉痛、头痛、牙痛、痛经等。多被市民认作感冒药。

  其实这种理解不错,布洛芬的确可以用于感冒。

  但是,市民不知道的是,一旦布洛芬用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等慢性关节炎疼痛时,它被定为处方药。

  当布洛芬以非处方药存在时,医生也不建议长期使用。如果用于退热3天、止痛5天后,仍没有明显效果,不应再继续自行用药,而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布洛芬作为处方药时,由于多用于缓解慢性关节疼痛,允许在医生指导下可长期使用,但应随时观察症状,如发现明显异常,应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昨天,记者在药店随机采访20位市民,关于药的“双重身份”,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而且全部表示,从来不知道非处方药有时也是处方药,更回答不上,它们之间的区别。

  “双重身份”药物

  究竟有多少种?

  康康姐介绍,像布洛芬一样具有“双重身份”的药物超过千种,比如阿司匹林或者三黄片等,同一种成分的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是为了让大家更方便安全地用药。

  既然,有“双重身份”的药物过千种,那么大家用药时就更需要谨慎。

  首先不要随意加量,其次是不要用相同成分的处方药代替非处方药。如果因为某些疾病,医生开了有“双重身份”的处方药,发生某些能用它们的非处方药缓解的症状,不宜自行用处方药。

  汉口的王女士就因为这个事情险些耽误了病情。今年4月,她因为风湿关节炎就诊,医生开了布洛芬,考虑到家中还有布洛芬,当时她没有在医院拿药,一直服用家中储备的布洛芬。

  殊不知,王女士家中的布洛芬为非处方药,而医生开的却是处方药布洛芬,以至于王女士的风湿关节炎加重,最后疼得无法下床。

  康康姐表示,这就是用药安全的重要性,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而且严格遵医嘱。

责编:江婧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