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到底是防癌还是致癌?用数据说话!

2017-06-19 10:49 来源: 39健康网
调整字体

  咖啡作为大家广受欢迎的饮品,长期摄入对于消化道常见疾病(肿瘤)是否有影响呢?想必这是在临床工作、甚至自身生活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此,遨游君做一回文献搬运工,将相关研究结果整理分享给大家。(Ps:由于相关研究较多,本文将最新发表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大样本量,发布杂志影响因子较高的研究挑出来整理,不恰当之处望指正。相关阳性结果并加以着重说明。)

  咖啡-结直肠癌

  咖啡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已有大量临床回顾性分析、荟萃分析进行报道,褒贬不一。这里将最新的一项大规模HERPACC研究结果分享给大家。该研究由Keitaro Matsuo等人发起的,关于日本本土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回顾了1988-2005年期间16176名日本人群(其中罹患结直肠癌人数2696名),研究主要结果提示:饮用咖啡(含或不含咖啡因)与结直肠癌发生的相关性不显著,可能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尤其是对于直肠癌。从图中可见,相对于不喝咖啡人群,结肠癌患病率风险HR处于分界线两边,无统计意义。进一步根据肿瘤解剖学部位分亚组,提示对于远端结肠癌,每天喝1-2杯咖啡,似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亚组分析也提示男性每天喝咖啡小于1杯/天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

  咖啡-酸相关性疾病(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

  教科书中写道脂肪、巧克力、茶、咖啡等食物会降低LES压力,宜适当限制。而咖啡饮食与胃食管反流到底有无相关性呢?2013年Takeshi Shimamoto等人在plos one发表了一项横断面研究,共纳入8013名人群。其中患胃溃疡(GU)129例,患十二指肠溃疡(DU)250例,患反流性食管炎(RE)2112例,非腐蚀性反流性食管炎(NERD)1118例。结果提示,相比于每天喝少于1杯咖啡人群,咖啡(含或不含咖啡因)对于酸相关性疾病(消化道溃疡及食管反流相关性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因素,无保护也无明显致病效应。[2]

  咖啡-Barrett食管

  既然无证据证实咖啡与酸反流相关性疾病的相互关系,那我们看看与Barrett食管的相互关系。2016年Krishna C. Sajja等人基于2038名美国退伍军人的横断面研究(其中罹患Barrett食管310例),指出咖啡饮用与Barrett食管发生无因果关系,同时不同咖啡的温度、浓度组间Barrett食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

  咖啡-食管癌

  前面有研究表示咖啡与反流性食管炎、癌前Barrett食管均无相关性。那咖啡与食管癌有无相关性呢?欧洲癌症和营养前瞻性调查(EPIC)研究给了我们可供参考的数据。研究表明,咖啡与食管癌的发生无明确相关性(无论是腺癌或鳞癌)。而亚组分析中,对于男性吸烟者,每天饮用447ml以上含咖啡因的咖啡,对于食管鳞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该结果作者也给出了慎重的说明“need to be confirmed in further prospective studies including more cases”。[4]

  咖啡-胃癌

  既然咖啡与消化性溃疡无相关性,但与胃癌的发生想必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样EPIC研究总是把事情考虑的那么周到。纳入研究人群咖啡摄入量波动于92-900 ml/天,根据总人群咖啡摄入量分位一分位,二分位,三分位,四分位研究发现:咖啡与胃癌的发生(胃底或非胃底)均无明显相关性。[5]

  咖啡与肝癌

  之所以饮用咖啡得到推崇,得益于其对于肝脏疾病相对较为肯定的发现。在此为大家分享2015年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的美国多中心队列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于不喝咖啡人群,每天喝2-3杯咖啡发生肝癌的风险比明显低于1,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另有相关研究证实对于丙肝肝炎人群,喝咖啡2-3杯可以提高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20周病毒性反应率(OR=2.4,95% CI: 1.3–4.6,P<0 .001,数据未显示)。[6]

  咖啡-急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高糖高脂肪饮食是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2017年最新多中心的美国队列研究关注了咖啡等饮食饮食和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结果发表于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研究结果提示,相比于不喝咖啡人群,咖啡并非急性胰腺炎的可能因素,相反对于非胆石症相关性的急性胰腺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7]

  咖啡-胰腺癌

  前面提到的几种消化道疾病与咖啡多无相关性,甚至偏向预防作用。而此处我们要提到“癌中之王”-胰腺癌。研究提示,总体来说咖啡摄入与胰腺癌无相关性。但是在亚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含咖啡因咖啡,相比于少量喝人群,中低量咖啡的摄入胰腺癌的风险比大于1,具有统计学意义了,此处需引起各位的关注了。[8]

  结语:

  咖啡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接受的饮品之一。对于喝咖啡的获益及风险目前结论仍是各异,其主要的因素有以下:

  1.咖啡为天然混合物,含多种化合物,其生物学功能具有多样性;

  2.不同地区种植、后期加工等均对其成分、口感等因素有较大影响;

  2.咖啡摄入方式,包括温度、浓度、辅料使用等极具多样性和个体性。

  因此对于咖啡和疾病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可能存在多种混杂因素和异质性。尽管如此,相比于民间的一传十十传百,基于上万人群的调研数据,我想还是更具有说服力和科学性吧。我们也要注意文献中提到的咖啡包括含或不含咖啡因类型,具体感兴趣的可下载相关文献研读其间的差异性,同时文献中也有对性别、体重、吸烟等生活因素详细的亚组分析。

  注:文章提取数据为患病风险比(HR)或比值比(OR)及其可信区间。以1为分界线,共同处于分界线以上,为患病风险增加,共同处于分界线以下,为患病风险减少。

责编:江婧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