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药品成功纳入新医保目录 最高降价达70%

2017-07-20 09:42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调整字体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自费药”意味着不能进入医保报销,从而导致自身不得不承担较高的医疗费用。因此,能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越多,也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患者得到实惠。

  7月19日,人社部发布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结果,将36种谈判药品纳入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以下简称药品目录)乙类范围,并同步确定了这些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

  据悉,在44个拟谈判药品中,有36个药品成功纳入医保药品目录。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的平均降幅达到44%。

  人社部强调,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际市场价格,大大减轻了我国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同时,对于一些药品列入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失败的原因,一位不愿署名的业内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是由于国家提出的药品降幅超出企业预期;二是有的企业认为自身生产的药品在市场上短期内具有无可替代性,在谈判中不愿意降价,而这一问题也部分反映出当前药品上市审批时间仍较长。

  谈判药品降幅最高达70%

  时隔8年,新版医保目录于今年2月出台,较2009年版增加了339个药品。

  人社部在2017年版医保目录时介绍,将探索建立医保药品谈判准入机制。人社部将对经专家评审确定的拟谈判药品,按相关规则进行谈判,符合条件的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2个月之后,人社部于今年4月公布了44个拟谈判药品的名单。7月19日,人社部官网对外公布了谈判结果,即经过与相关企业的谈判,其中36个药品谈判成功,成功率达到81.8%。

  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与此前首批药品国家谈判将5个药品纳入谈判范围相比,此次拟谈判数量多达40多个,又能够谈成36个,是重要的进步。

  据了解,国家卫计委于2015年11月正式启动了国家药价谈判试点,涉及3种疾病的5个药品被纳入谈判范围。

  历时半年,2016年5月,国家卫计委向社会公布首批药品价格国家谈判结果。替诺福韦酯(GSK)、吉非替尼(阿斯利康)与埃克替尼(浙江贝达)谈判成功,与之前公立医院的采购价格比较,3种谈判药品价格降幅均在50%以上,与周边国家(地区)趋同。

  而此次谈判的降价幅度也引发关注。《通知》显示,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的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的达到70%,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际市场价格,大大减轻了我国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从谈判成功的36个药品来看,过半是治疗肿瘤的“救命药”。具体而言,其中本次纳入药品目录的36个药品中包括31个西药和5个中成药。西药中有15个是肿瘤治疗药,覆盖了肺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淋巴瘤、骨髓瘤等癌种,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多个社会比较关注、参保人员需求迫切的肿瘤靶向药位列其中。中成药中也有3个是肿瘤药。

  此外,还包括治疗心血管病、肾病、眼病、精神病、抗感染、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的药物,以及治疗血友病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和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重组人干扰素β-1b两种罕见病药。另外,2个心脑血管方面的中成药也被囊括在内。

  对此,史立臣指出,此次谈判成功的药品数量众多,降价幅度很大。实际上是从国家层面,推动了整个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的相关药品降价的进程。

  两大原因致部分药品未纳入

  记者对比发现,在44个拟谈判药品中,8个未成功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的药物分别是:心脉隆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注射用尤瑞克林、波生坦片、西妥昔单抗注射液、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限克罗恩病)。

  实际上,在年初公布新医保目录的同时,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司长陈金甫曾表示,考虑到部分药品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但价格较为昂贵,按现行价格纳入目录可能给基金带来较大压力,专家同步评审确定了45个拟谈判药品,下一步将通过谈判适当降低价格后再纳入目录。

  对于此次为什么仍有8个药物未能谈判成功而进入医保目录,一位业内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谈判结果出来后,曾向相关药企询问谈判失败的原因,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国家提出的药品降幅超过了企业预期,企业生产的药品在市场上属于无可替代的治疗药品,市场消费量比较刚性。

  “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由于药品无可替代造成的谈判失败的成分更大”,该专家说,由于国外的药品短期内难进入市场,企业认为还能够享受市场红利,所以不愿意降价销售,应该加快药品的审批速度。

  在2017年7月19日召开的深改组第37次会议上,明确要求加快药品上市审评审批。会议提出,要改革完善审评审批制度,激发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活力,改革临床试验管理,加快上市审评审批,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推动企业提高创新和研发能力,加快新药好药上市,满足临床用药急需。

  可以预见,在国内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仿制药的研发上市方面将提速。另外,今年6月,国家食药监总局与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同时宣布,国家食药监总局以成员身份加入ICH。这表示,国际创新药在中国上市较晚的时间差将逐步消失,中国企业也能同步进行国际上的注册。

  史立臣认为,此前国外的药品要进入中国市场,需要重新做临床,认可后才能获得审批,而临床的时间漫长比较漫长,加入ICH后,意味着临床环节被取消了,将会极大加快国外药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解决市场上药品无可替代的问题。

责编:江婧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