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头晕?警惕脑供血不足 导致脑梗等后果

2018-03-15 09:48 来源: 北京晨报
调整字体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经历,大多数人遇到这种问题,都会简单地认为是没有休息好的原因。然而,东城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雷秀珍表示,正在经历这些的人们或许存在着脑供血不足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反复头晕、头痛或为脑供血不足症状

  脑供血不足在生活中十分常见。雷主任表示,生活中有很多人,反复出现头晕,头痛,头脑不清醒,视物不清,耳鸣,心烦,记忆力减退,舌麻,唇麻,肢体麻木无力,失眠多梦或暂时的吐字不清,嗜睡等症状,往往是由于大脑慢性、长期的血液供应减少,也就是脑供血不足导致的结果。

  近年来,人们脑供血不足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有数据显示,中老年人群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患有脑供血不足。原因在于中老年人的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逐渐下降,因此只要供血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从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然而,脑供血不足其实并非中老年人群的专利。由于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加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人群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甚至10多岁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就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不过,与中老年人不同,年轻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多数是因为颈椎压迫引起。这一人群,虽然脑供血不足症状没有中老年人严重,但长此下去,未来健康状况无疑更令人忧虑。

  脑供血不足易导致脑梗等严重后果

  大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重量大约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是耗氧量却占全身耗氧量的20%,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给,所以血液供应足够,大脑才能正常活动。大脑血液流量一旦减少,脑细胞的供氧功能也随即减少,脑组织只要缺血10余秒钟,就会引起大脑的功能性变化,因此,保持连续不断的、充足稳定的血液供应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国内外医学家经大量研究发现,脑供血不足会导致脑动脉硬化——当脑血管发生变化以后,可出现斑块,血管变窄,或者弹性减退,影响到大脑的供应,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梗塞和老年痴呆症疾病的发生。比如,大脑某一部分血流在较短时间内完全阻断,就有可能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这就是脑梗塞。根据相关数据,目前在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脑病的疾病发病率占总人口的12%。此外,脑供血不足还与高血脂,高血压,低血压,心血管疾病,颈椎病,糖尿病,抽烟等因素有关。因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一定要对脑供血不足加以重视,及早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补肾填精、养血荣脑为法则

  在治疗调整脑供血不足方面,中医优势较多。雷主任表示,中医认为元气耗伤,脑脉瘀滞是脑供血不足的发病基础,在这其中,气虚血瘀更是主要发病因素。中老年人多气血亏虚,肾精亏虚,肝肾不足,运血无力,气虚血瘀,血液不畅,瘀血内阻,痹阻脉络等,而新血不生,血少不能化气,又加重气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应从肝肾、脑窍气血经络同调,以活血化瘀,补肾填精,养血荣脑法则,运用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滋补肝肾的中草药来调治脑供血不足,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耐氧能力,使气血旺盛,脑血流通畅。

  在雷主任接诊过的病人中,有这样一位患者。初来之时,面色淡白,口唇紫暗,讲话不灵活。她说自己两年来常感头晕、头痛、整日昏昏沉沉,头脑常常一片空白,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耳鸣,嗜睡,近几个月症状加重,又出现气短,心悸,唇麻,右半身麻木症状,口服了一些药物,但症状未见改善,非常痛苦。

  雷主任注意到她舌质淡暗,有瘀斑,脉缓,属中医气虚血瘀,痹阻脉络,于是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法来治疗。该患者吃了一周汤药后自感头痛,头晕,心悸减轻,前来复诊,雷主任根据病情调整药方继续让她服用一周,之后该患者再来复诊时,自感症状明显好转,头痛头晕症状基本消失,耳鸣、嗜睡、半身麻木、唇麻、气短、心悸明显减轻。于是按照雷主任的要求继续治疗,两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身体基本康复。雷主任表示,该患者的脑供血不足是因风,火,虚,痰,瘀多种因素使大脑精明之府失养而致,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虚为脏腑减衰,气血阴阳不足,实为血瘀痰浊之邪犯脑,明辨病因之后再予以施治,病情才会痊愈。

  ■小贴士

  日常生活中如何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1.不熬夜,不要劳累过度

  不少人的脑供血不足,是工作生活中劳累过度,睡觉不规律,经常熬夜等因素导致的。要恢复脑供血,最好的办法就是劳逸适度,生活规律。尽量减轻自己的压力,能白天做完的事情不要推到晚上,减少应酬,不要熬夜。

  2.少用电脑,少看手机

  如今生活方式变化非常大,不仅年轻人,很多中老年人用电脑和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这是现代人脑供血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少用电脑,少看手机,避免颈椎疾病,减少用脑时间,保持头部血液充足畅通。

  3.饮食清淡,控制食盐摄入量

  研究显示,日常食盐量过多,容易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应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6克以下,已患高血压则控制在3克左右),即用盐量为正常饮食中盐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时还要减少糖和滋腻类食物的摄入,宜多食黑芝麻、蘑菇、黑米,避免吸烟和饮酒。

  4.陶冶性情,适度锻炼

  不良刺激及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可造成头昏脑涨,血压突然升高,故应避免情绪激动。应在日常生活中放平心态,做些简单的手工劳作或家务事,也可以唱歌、练太极、练书法、打球、快走、慢跑、散步等陶冶性情,适当锻炼身体,增加对脑部的供血量,增强抗病能力。

  5.换季时节,注意防寒保暖

  初春换季时节,气温不定,早晚温差较大,血管容易剧烈收缩,易引起脑供血不足,体内肠胃受凉也会令血流放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因此脑供血不足的患者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6.夏季闷热,应加强空气流通

  夏季闷热,气压低,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收缩导致痉挛,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容易引发头晕、痛疼、胸闷、心烦、气急、心悸等不适症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这样的环境下应加强室内的空气流通,如室内增加排风扇;外出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等。

  7.按摩太阳穴,缓解不适

  按摩太阳穴,缓解脑供血不足:平躺在床上,用两拇指指腹分别压住左右太阳穴,用力稍强,顺时针方向揉16圈,逆时针方向揉16圈,顺时针揉吸气,逆时针揉呼气。共揉两次。

责编:江婧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