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带孩子出去旅游 大人的目的性不要太强

2016-07-27 09:58 来源:
调整字体

  

  (来源·大连日报)“妈妈,我们去哪儿”

  又是一年暑假时。据记者了解,暑假还未开始前,很多小学低年级的家长们就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通过微信群、朋友圈、上网或私下聚会,讨论、沟通、咨询的目的只有一个:假期带孩子去哪儿旅游。

  近几年,“儿童旅行”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特别是每年寒暑假,大部分家长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出门旅行。家长们的目的性几乎都很明确:通过旅行,让孩子长见识。刘女士的孩子在我市某小学上三年级,期末考试前就开始“联络”班级微信群里的家长,计划结伴带孩子一起去旅游,准备去西安。刘女士对记者说:去西安带孩子看看兵马俑再去历史博物馆,让孩子长点历史知识。而张女士则想带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去看看赵洲桥。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家长都表示:带孩子假期出去旅游,主要目的就是想让孩子长长见识,如果能去课本中讲到的风景与历史故事发生地,让孩子有更切身的体会就更好了。

  可是,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呢?明明小朋友上小学三年级。寒假时妈妈带他去了海南游玩。他说:回来后妈妈就让我写作文谈谈对海南游的感想。我写“海南很美,我玩得很开心”,妈妈却不满意,非要让我再想想重写。凡凡小朋友说:出去玩当然高兴,可一到一个地方,妈妈就先让我背与这个地方有关的诗,回家后还必须要写作文或日记,我写很高兴很开心还不行,必须要写出意义来。还不如不出去就在家玩呢。

  别让“长见识”绑架了旅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利用假期带孩子旅游是件很好的事,可是,现在却似乎越来越变成某些家长硬性安排给孩子的任务了。儿童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小学阶段的孩子,不管去哪儿,其实对他们最重要的还是玩与乐,很多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孩子是不太感兴趣的,而大人硬要孩子看,还得看出点什么,其实已经远离了带孩子出来游玩的真正意义。孩子能看到的,肯定和大人不一样。所有大人以为的旅行目的,是给旅行和孩子带上了一个沉重的“枷锁”,让旅行大打折扣了。

  带孩子旅行,首先,要征询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说“我想看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那么,家长就可以计划一次观光与文化之旅了。其次,如果孩子没有明确意愿,那么,旅行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强求意义,放松、游玩为主,家长与孩子也可以在旅行路上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与爱护。带孩子旅行,所谓的“长见识”其实有时并不是让孩子看到什么风景名胜,最重要的是旅行不同于日常生活,在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各种各样的人,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然后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参与其中,感受不同的体验,是最好的“长见识”,也是旅行的真正意义。

  ■相关链接

  应该怎样带孩子旅游

  建议一:在旅行前,和孩子聊一聊旅行的目的地,购买地图或者在网上搜索地图,让孩子看到我们现在在哪里、将要去哪里。可以顺便增加孩子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相信这个时候,孩子是非常愿意去了解相关的一些知识的。

  建议二:在出发之前,同孩子一块儿学习一些旅途中的急救知识,告诉孩子在旅途中或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让孩子做好充足的准备。告诉孩子,如果父母或者其他人有需要,孩子就可以用这些知识去帮助他们。这样有利于孩子乐于助人以及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也是不错的。

  建议三:旅途中,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承担一部分的行李。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建议四:在旅途中,可以让孩子融入当地的生活,引导他学会观察。不同的旅行目的地,其所在地的民俗风情也不尽相同,适当的引导也许就能激发出孩子的兴趣,从而去学习和了解,增加孩子的见识。

  建议五:让孩子成为旅行的参与者而不是跟随者。很多家长带孩子出游的时候,总会把孩子照顾得非常好,并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是为何不趁着这样难得的机会让孩子参与进来,这样的旅途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更加的有意义。

  建议六:旅途结束后,跟孩子一起回忆这一次的旅途。一起把关于这次旅途相关的照片或者其他物品收拾好,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本报综合)

  责编:江婧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