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未病管理蕴意及文化传承

2020-04-25 21:49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该《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发布的第一个中医药文件,也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性创举。
  未病是中医的一个概念,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
  《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专家学者始于1985年对湘鄂渝黔毗邻的武陵山脉土家族地区,通过民族特征、民族意识、风情习俗等方面,对无文字,流散于土家族民间的丰富医药资源进行系统化、条理化、集中化整理,发现养生保健,治未病思想,是土家族人文医学的重要内容,涵盖了土家族饮食起居、文化习俗、体育项目、劳动习俗、药物保健等。土家谚语“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就反映了既要治已病又要治未病的疾病防治思想。据记载,简便廉效的土家医药方,适应自然环境变化,避瘟祛疫,卫固三无,有较为完善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卫生资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保障了土家族人的健康。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化的丰富发展,人民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人们在享受身体和生活快感的同时,也消费与弱化了中华民族传统朴素的“防、治、养”大健康产业观。据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慢性病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70%,并且这个比重逐年只增不减,正如专家所预言,未来十几年,慢性病在中国的爆发将呈井喷式,而这些灾难性疾病大多本是可以干预避免的。因此,预防为主,被从顶层设计为我国现行的卫生工作方针。未病管理,显然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兴衰。
  2017年6月21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首家“治未病中心”在凤凰县民族中医院成立。此举标志着土家族中医药技术应用在防治、康养、公共卫生服务等未病管理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相继又有长阳土家族治未病中心及土家族多家医院未病管理中心成立。土家族民俗文化未病管理趋于成熟,这是土家族民俗文化进入到大健康时代的发展必然。土家族娱乐民俗,体育民俗,劳动民俗,饮食民俗,医药民俗与养生,有助于管窥土家族未病管理文化。2005年,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中,湘西州有六项,摆手舞、打溜子、毛古斯舞等名列其中;长阳素有“歌舞之乡”之称,长阳山歌、长阳南曲、巴山舞被誉为“长阳文化三件宝” 长阳山歌主要是劳动歌;“吃哒马齿苋,一年无病害”“大蒜是个宝,常吃疾病少”“门前插把艾,驱邪避瘟灾”“端午喝雄黄,四季不生疮”“树叶发青,百病缠身”“身带半边莲,可以伴蛇眠”“苗要早匀,病要早治”等土家民俗谚语,能从侧面解读土家族医药文化内涵;恩施州素有“世界硒都”之称,大力向缺硒地区输出富硒产品,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还能达到土家医药“治未病”的完美效果,彰显中医药优势特色同时也提高了大众对未病的认知度。
  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未病管理内涵,还在于它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征与文化价值。这也是土家族无文字民族医药,即使信息化技术介入也难以保存和发扬的难点所在。土家人甚至学者口传心授,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土家民俗文化实践中总结的未病管理经验的标准与原则的分类不一,所以土家族民俗文化中的未病理念,要发展与传承,须挖掘其文化价值,走文化传承之路。
  最终实现文化价值的是有用性,从质与量上满足当前健康中国资源和市场的需要,诠释了土家民俗中未病思想的硬核价值。土家族未病理念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医药知识,其广阔和深厚的文化背景,还孕自以伟大诗人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如《离骚》《天问》《招魂》等作品,还有被誉为先秦大百科全书《山海经》,都是古代楚文化的缩影。时至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土家族民间医药中仍有《山海经》所描述的医药知识,如土医命名的“水蛊胀”“心痛症”“36风症”等疾病,出自《山海经》中的“蛊疫”“心痛”“风”,居高山的土家人,有饮泉之习,不患心痛症和胃肠之疾。另外,土家族民间流传和应用的药物如喜药、和气药、打药、不孕症药、等称呼,同《山海经》中善走药、不怒药、大力药、不孕药也有联系。
  土家族民俗文化中体现未病思想的形式与内容,承载的是土家族文化的灵魂与血脉,是武陵山区根植于中华大地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完善保护机制,积极申报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建立传承体系,加强数字化保护,并加快开发与利用。若文化的传承无法深入群众与生活,即使再多政策的帮扶,保存的也只是文化的皮层。
  十九大报告作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部署,提出在新时代要用新思想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的作用。
    除了倡导土家族民俗文化中未病管理思想的遗产开发、保护,将其数据化和智能化。在有效保护民俗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还要将“治未病”的早期干预思想,以人为本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整体调节的综合治疗理念与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融入中国大公卫和大健康体系中。
  重视民俗文化未病思想,还应结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大背景,以美丽乡村为蓝图,提升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治未病”为蓝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家族武陵山区地理生态独特,可借助品种多,蕴藏量大,资源丰富的 “华中药仓”土家族药文化特色,还有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等优势,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构建土家族乃至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产业链。挖掘土家民俗中的未病管理价值,传承中医药文化土壤中的道与法,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
  作者:陈娇(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卢果(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讲师)袁勇(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教授)
  【编辑:丁翾】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