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真能让人绝命 山东女大学生因伤心病去世

2016-08-29 09:48 来源:
调整字体

  

  (来源·南京日报)即将踏入大学的山东临沂女孩徐玉玉因为诈骗电话被骗光学费,极度伤心,最终心脏骤停不幸离世。这则消息令人扼腕。据报道,女孩生前身体健康,并无重大疾病,为何会心脏骤停?难道真的会伤心致死?

  一种非典型心脏病

  心碎综合征

  科学家发现,人们确实会由于压力和悲伤而使心脏受到重大创伤,引发胸痛、憋气和呼吸短促等一些类似于心脏病的症状,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碎综合征”。这一命名最早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亨特·钱皮恩等人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曾遭受严重的精神或躯体刺激。症状发生时,因病人心脏的交感神经受体在左心室基部与心尖部位的比例不一样,就会造成心尖未收缩,但心室基部强力收缩,导致心脏的底部如气球般膨胀。这时心脏不再具有泵的作用,富含氧气的血液因此无法到达身体的其他部位以及心脏本身,引起呼吸困难、疼痛以及意识丧失,个别严重的会心脏骤停、室颤并因没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因发病时心脏膨胀的形状与日本传统的章鱼鱼篓很相似,日本学者也称之为“章鱼壶心肌病”。发病时胸痛、心电图ST段抬高和心肌酶水平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是一致的。但当患者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时,可发现无显著冠状动脉狭窄,而左心室造影显示左心室心尖部存在球样扩张。

  这种症状完全有可能在一颗看似健康的心脏上发生,专家相信,任何有压力的经历,包括离婚、军事行动、中彩票都有可能会引发该病。

  导致肾上腺素过高

  应激反应

  伦敦皇家布朗普顿医院的心脏病专家、博士亚历山大·里昂认为,“心碎综合征”可能和肾上腺激素有关,他的研究发表在《循环》杂志上。

  身体有个自然保护机制,叫做“斗争还是逃避”反应。如果动物在野外遇到危及生命的情景,这个自动(无意识的)神经系统会做出响应,出现心跳加快、肌血增多、瞳孔放大、消化减慢等反应。所有的反应都增大了在危险面前斗争胜利或成功逃跑的可能性。

  但对人来说,神经系统的这种反应有负面作用。这套自动神经系统利用肾上腺激素把信号发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以便激活“斗争还是逃避”反应。但大量的肾上腺激素会损坏心脏、肺、肝和肾等器官。没有其他的器官会像心脏那样衰竭如此之快,以至于导致突然死亡。

  “对于一些人来说,过高的肾上腺素对心脏是有毒性的。肾上腺素的释放可能来源于某些事件,丧亲之痛是一个典型的应激反应。但我也见过有些人被老板炒鱿鱼或与爱人分手后有过这些症状。”亚历山大·里昂博士说。不过,引起症状的压力有时候并不一定是负面的。“有病人是在惊喜派对上引发了这种反应,灯一灭,病人就倒在了现场。也有人甚至因为赢了彩票而引发反应。”里昂说。

  但大多预后良好

  误诊率高

  “心碎综合征”患者大多数在几周内会恢复正常并且没有长期影响。“心脏很快就恢复到正常形状,就好像它被惊呆了,但是没有死,”里昂博士说。

  现在,大多数医院在将疑似心脏病发作的病人接收到急诊后,会做血管、淋巴管造影检查患者的动脉。如果患者的血管没有堵塞,而伴有“心碎综合征”症状,医生就会用核磁共振扫描或心脏的超声波扫描来查看心脏形状。

  然而,“病人通常不愿意直接接受血管造影,往往要等到一个星期以后,而此时的心脏看上去已经正常,所以症状会被诊断为简单的突发心脏病。”亚历山大·里昂博士说。

  在英国,有将近十分之一患者心脏病发作是不明原因的,里昂博士认为,“心碎综合征”在其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心脏骤停,目击者及时施救很重要

  相关阅读

  对于“心碎综合征”,通常情况下,经过心理的平复以及适当的心肌营养治疗,“心碎”症状会很快得到康复。但是,如果血管痉挛厉害,也会使心脏骤停、呼吸停止,出现猝死。

  当遇到心脏骤停的患者时,现场目击者的及时施救对挽救患者生命极其重要。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王西富在其名为@急诊夜鹰的微博上提醒说,对于心脏骤停,急救的关键是:1.早期识别心脏骤停并呼叫120急救。2.早期高质量心肺复苏。3.尽快电击除颤。4.早期基础及高级生命支持。

  具体来说,作为目击者,当发现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就可判断其心脏骤停。此时应当及时呼叫120并立即为患者做心肺复苏——让患者仰卧,在乳头连线中点给予胸外按压。左手掌的根部置于上述按压部位,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按压时两肘伸直,借助身体重力和用肩背部力量垂直向下。成人按压深度在5—6厘米,按压速度每分钟100—120次,让胸廓充分回弹,减少按压中断时间。可与人工呼吸结合,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循环,一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对人工呼吸有顾忌者,也可持续单纯胸外按压,同样有效。

  责编:江婧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