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要吃什么?处暑节气各地饮食习俗参考

2017-08-23 11:13 来源: 食品科技网
调整字体

  处暑(chǔ shǔ)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8月23日或者24日,“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夏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即为“出暑”。2017年处暑时间是2017年08月23日 06:20:09,星期三,农历二零一七年七月初二。处暑之后北方地区降温会比较明显,早晚有些小凉,中午也不会如夏季那么暴晒;而南方地区还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很炎热,处暑尾巴可能还会迎来“秋老虎”,这种天气一般要持续到白露时节才会有秋季的凉意。每个节气都有相关的食俗,处暑也不例外,地域不同食俗也不大同,那么处暑节气各地有什么食俗呢?处暑要吃什么?

  鸭肉

  民间历来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北京和南京迄今还保留着这一食俗,每到处暑这一天,北京人就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而老南京人如果有空则会在家煲萝卜老鸭或者做红烧鸭块送给邻居,这就是当地俗话说的“处暑送鸭,无病各家”。处暑为什么要吃鸭呢?这是因为处暑时节天气由热转凉,为预防秋燥伤人,这个时期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主,而鸭肉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补虚、养胃生津、滋阴健脾的功效,是民间公认的“补虚劳圣药”,所以鸭肉是非常适合处暑节气食用的润燥佳品。

  龙眼

  福州有句俗语叫“处暑一过脸觑厝”,意指处暑过了,外出避暑的人也要打道回府了,也就是说到了处暑这个节气,饮食起居都要有变化。在老福州的生活习俗里,处暑节气要吃龙眼配稀饭。这是因为处暑过后要进入秋天,中医上有“补秋”的说法,这个时候讲究补气血,要避免寒凉食物,所以不能再喝凉茶。而龙眼性温味甘,有补气养血、宁心安神、益脾开胃的功效,尤其适合心脾两虚及气血两虚者食用。

 

  白丸子

  老福州处暑节气还吃另外一种食物——白丸子。白丸子就是糯米和饭米掺和的米浆,什么也不加,捏成一粒粒的小丸子,捏成的白丸子倒入锅里,煮熟了,加些糖,就可以吃了,清爽解腻,既祛困解乏,又生津解渴。糯米性温味甘,具有养阴生津、益气健脾的功效,秋季食用有补益作用。

  酸梅汤

  南方地区因为处暑时节秋老虎仍然还在,余热未消,这时喝晚酸梅汤可以消暑提神、生津止渴,这也就是为什么谚语说“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制作酸梅汤也不复杂,先用水浸泡乌梅、桂花、甘草等材料,浸泡之后大火煮小火炖,再加冰糖,好放凉后装入玻璃容器,放入冰箱保存。

 

  梨子

  处暑前后应该多吃梨,可以通便利尿、缓解秋燥。秋季天气干燥,经常有咽干咳嗽、口鼻干燥、皮肤瘙痒等症出现,而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每天吃一两个梨就能缓解这些症状。梨肉脆多汁,酸甜可口,尤其适合肝炎、肝硬化、肾功能不佳者。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品性寒凉,故一次不要吃得过多;脾胃虚寒者、发热的人不宜吃生梨,可把梨切块煮水食用。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