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对经济发展贡献不断提升 更需规范有序

2016-05-29 07:38 来源:
调整字体

  (中国投资咨询网)国家旅游局近日发布《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不断提升。其中,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达到了10%,对三次产业间接带动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呈逐年增长态势,对关联产业的拉动效应显着。旅游业是拉动消费、投资、进出口"三驾马车"的重要引擎,是推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增长点。

  《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旅游业直接投资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了10072亿元。此外,旅游业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中国对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并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起到了引领作用。其中,国内旅游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化转变,已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用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的话说,中国正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广泛。

  所谓"大众旅游",顾名思义,就是指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这显然有别于旅游市场开发之初、仅有少数高收入群体才能参与的阶段。其背后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国民收入的提升,更有民众出游需求的变化,即从偶发性向普遍性转变、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应该说,这一变化带来的结果是积极的。

  《报告》指出,据初步测算,我国2015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3万亿元,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如此旺盛的出游规模,直接带动的资本投入也是巨大的。在2015年全国旅游业完成投资10072亿元、同比增长42%、高于第三产业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基础上,《报告》预计,2016年全国旅游投资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全年旅游直接投资将达到1.25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实现旅游投资总额比2015年翻一番,达到2万亿元。

  旺盛的出游需求与快速增长的规模投资,对当前经济环境下稳增长的宏观要求而言,显得恰合时宜。毕竟,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关联广泛的类别,切切实实发挥着强劲的带动作用。有数据显示,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关联产业超过110个,且近年来对相关产业的贡献不断凸显: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和商业的贡献率超过40%。

  然而,在微观层面,想要借助旅游产业的蛋糕不断做大、发酵、膨胀,继而带动更大规模和范围的产业发展与增长,必须仰仗规范、有序且可持续的产业发展环境,其间最为重要的就是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必须承认,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旅游市场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多。但客观而言,一系列旅游市场的顽疾正侵蚀着旅游产业发展所取得的部分成果。例如,相较于出境游和境外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国内旅游市场往往会被景区游客爆满、景区大幅涨价乃至强制消费等现象所充斥。显然,这样的旅游市场环境与各界所期待的规范、有序、持续、健康的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出入甚大。

  因此,如何在国家明确将旅游消费作为新消费热点、加以大力培育的关键节点上,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号召,尽快形成适应于广大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的国内旅游市场环境,已成当务之急。而这一要务,不仅是对于步入"大众旅游"时代的国内旅游市场而言,对于已经在出境游方面彰显出中国力量的旅游需求,以及国际旅游者入境游需求的持续上涨而言,更是如此。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快、受益人口最多、辐射带动力最强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20年,国内旅游规模将达到68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2亿人次。

  诚然,对于正处于快速上升通道的中国旅游市场而言,要实现科学、有序发展,一方面需要对既有旅游产业政策、旅游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规范,比如及时修订《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完善《旅游法》配套制度等,使既定政策和法律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必须确保旅游守法,强化法治力度,这其中不仅需要相关旅游产业主管部门的综合治理、监管,更需要旅游从业者的主动守法以及社会公众等舆论监督力量的积极参与。唯有如此,才能逐渐建立起适用于我国国情的、良好的旅游法治环境,促使旅游市场走上规范有序且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同时更好地适应方兴未艾的旅游产业,实现平稳快速发展的需要。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