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发放300万张以上旅游惠民券!
长江网5月7日讯(记者黄丽娟) 每年发放300万张以上旅游惠民券、电竞动漫等时尚玩法上新、街头漫步12分钟遇见“书香”……打造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武汉决定这样干。
5月7日,《武汉市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登上武汉市政府官网。该方案提出,将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探索形成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武汉模式”,打造文化和旅游“武汉样板”,建设示范效应较强的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到2022年,全市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各1个以上,打造1—2个全国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新增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武汉文化和旅游发展形成更加完善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协调平衡的供需结构、更加健全的政策保障体系、更加优化的消费环境、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
惠民更给力——每年发放300万张以上旅游惠民券
加大惠民政策力度,更好引领带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推进武汉“文惠通”提档升级,搭建武汉文化消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全市所有文化及相关企业通过平台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入驻企业给予文化消费补贴、让利于民。通过财政补贴、景区让利,市、区两级政府每年向市民、游客发放300万张以上旅游惠民券,有效带动旅游产业链消费。2021—2022年,全市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500场以上。还将制定出台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政策措施;创建国家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文化和科技示范基地;建立完善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数据监测分析体系。
品牌更国际——东湖打造成“世界级”典范
东湖听涛景区。记者李子云 摄
将大力发展旅游特色商品。到2022年,围绕汉味食品、地方特色农副产品、武汉非遗、荆楚工艺品、文创产品、动漫游戏衍生品等,培育打造10个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武汉特色旅游商品品牌,发展10家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本土旅游商品企业,建立100个特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基地,建成100个覆盖全市主要景区、特色街区和城市窗口地带的武汉旅游商品专营店或专营区。
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黄鹤楼文化旅游区,力争把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打造成为世界级城中湖典范、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规划建设全国知名的大型野生动物园、大型主题公园、冰雪大世界等新型景区。到2022年,新建10个景区,新增4A级景区3个以上、3A级景区6个以上,所有A级景区实行门票预约制度。
产品更丰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将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新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构建四大城郊乡村文化旅游休闲带,即黄陂木兰生态文化旅游休憩带、江夏都市郊野文化旅游休憩带、蔡甸绿色康养休憩观光带、新洲田园风情文化旅游体验带,努力打造大都市周边乡村旅游全国样板。
充分发掘和整合红色文化资源,讲好武汉红色故事。重点宣传推介串联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等6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推进“红色旅游+演艺”“红色旅游+动漫游戏”“红色旅游+影视”系列建设,彰显英雄之城魅力。创建“英雄城市 红色武汉”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争取纳入中央组织部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中央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基地,打造全国红色教育示范基地。
推动高品质酒店和旅游民宿发展。2022年,新引进3家以上国际知名酒店品牌管理公司。到2022年,新增5星级酒店5家以上、4星级酒店3家;全市星级旅游民宿超过200家,打造5个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旅游民宿群,创建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玩法更多样——擦亮新花城品牌,打造电竞之都
武汉东湖樱花园万余株樱花。记者任勇 摄
将持续擦亮“大武汉 新花城”品牌,突出樱花、梅花、杜鹃、荷花、菊花等武汉“五朵金花”,开展旅游赏花季活动。结合举办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华语青年电影节等品牌文化节庆活动,举办特色文化消费月,吸引全国各地文艺爱好者和游客来汉。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推出“汉味过大年”“百湖之市赛龙舟”“江城赏月圆”等特色文化和旅游活动;在“五一”和国庆假期,策划丰富多彩的假日文化和旅游活动,促进节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场消费。
打造全国重要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开发基地。举办中国游戏节、斗鱼直播节、电竞赛事等大型节会赛事活动,努力打造动漫之都、游戏之都、电竞之都、直播之都。到2022年,力争全市新增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1个以上,国内知名动漫、游戏、电竞和直播头部企业超过100家,数字文化产业在2020年基础上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大力发展旅游演艺。进一步提升《云中战歌》等旅游演艺项目的效益,新打造《夜上黄鹤楼》《三教街41号》等旅游演艺项目。推动20家重点旅行社与重点文艺院团、演出机构合作,将文化演艺项目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
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重点推进长江灯光秀、夜游长江、东湖绿道、欢乐谷、光谷步行街、黄鹤楼、昙华林、楚河汉街、户部巷、吉庆街、黎黄陂路、武汉天地、江汉路步行街、红T时尚街区、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木兰草原、木兰天池、木兰花乡、木兰水镇、汉口北奥特莱斯、花博汇、凤娃古寨、紫薇都市田园等覆盖武汉三镇的24个重点夜游区域和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无人机城市夜空造景。还将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研学旅行)、科教旅游、工业旅游。
消费更便捷——打造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与12分钟文化圈
夜幕下的武昌汉街流光溢彩,市民游客漫步街区,兴致盎然。记者苗剑 摄
引导武商摩尔城、21世纪购物中心、武汉壹方天地购物中心、群光广场等10家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为商旅文化综合体。推动江汉路步行街、汉街、光谷步行街等发展成为具有文化和旅游的特色商业步行街。推进汉口历史风貌区、武昌古城、汉阳古城风貌区改造升级,打造武汉文化和旅游新地标。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市民群众在12分钟步行路径内,能够抵达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广场、公园、剧院、电影院、书店等公共文化设施,享受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
建设全市智慧文化和旅游系统;建设高效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视疫情防控情况适时增开直达武汉的国际航线5条以上。设置旅游接驳和景区直通车线路,构建交通枢纽与主要景区之间便捷的旅游集散通道。提升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到2022年,全市新增外语导游300人,其中小语种导游100人;在外国游客较为集中的机场、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旅游街区、大型影视剧场、影剧院以及附近银行网点设立外币兑换专柜100个;在10个重点旅游景区、文博场馆提供多语种自助语音智能导览服务,方便外国人使用和消费。到2022年,境外武汉文化和旅游推广中心增加到10个。
【编辑:熊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