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推进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力争“十四五”新增2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长江网讯(见习记者田俊威 通讯员鄂文旅)9月5日,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推进会在武汉召开,总结交流各地推进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做法和经验,分析研究工作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会议提出,湖北力争“十四五”时期新增挂牌2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优化荆楚大遗址项目库,遴选公布不少于12处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
荆楚大遗址是荆楚大地悠久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是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光辉灿烂成就。近年来,湖北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引领、考古先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保护为主、传承荆楚文脉,坚持考古先行、讲好荆楚故事,全面推动荆楚大遗址保护利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推进会。 陈旻 摄
坚持保护为主,传承荆楚文脉
湖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荆楚大遗址数量多、规模大、价值高,影响深远。省委明确提出“实施荆楚大遗址保护传承工程”,省政府印发了《荆楚大遗址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2018年至2021年,省政府连续把“实施荆楚大遗址保护传承工程”列入年度工作报告。
目前,湖北已编制完成荆州片区、走马岭遗址等33处文物保护规划;划定并公布了所有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遗址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在全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全面推行“一处一策”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大大遗址“两线”范围内违法案件查处力度,随州市出台了《曾随文化遗址保护条例》,荆门市正在加快推进《屈家岭遗址保护条例》立法;专职保护管理机构不断加强,盘龙城、铜绿山、屈家岭、龙湾、擂鼓墩、苏家垄、走马岭、凤凰咀等大遗址专职保护管理机构相继成立;实施屈家岭遗址、擂鼓墩曾侯乙墓等大遗址本体保护展示、环境整治、安全防护等项目50余项,消除了一大批大遗址安全隐患,恢复了历史风貌。
坚持考古先行,讲好荆楚故事
近年来,全省各级坚持“文物保护,考古先行”的科学理念,着力增强考古工作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考古在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18年以来,全省组织开展盘龙城遗址、屈家岭遗址等30项大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荆门城河遗址、随州枣树林墓群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胡家草场、石家河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证了荆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以重要考古发现为契机,召开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10余场,举办考古成果展20余项,盘龙城遗址基本陈列、省博物馆曾世家文物特展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深入推进考古学专题研究和机构建设,牵头实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国家级重大项目,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落户湖北,中美联合盘龙城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考古工作站6处,与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共建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历史文化遗产学院。
坚持文旅融合,谱写荆楚新篇
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思路,全省各级紧紧围绕大遗址保护水平提升、展示利用体系建立、旅游产业发展,持续优化文化旅游发展软硬件环境,通过实施大遗址环境整治、展示体系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大遗址教育、科研、旅游功能,荆州熊家冢、武汉盘龙城2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铜绿山、龙湾、石家河、屈家岭、苏家垄5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文物局立项,武汉明楚王墓、宜昌关陵等6处被省政府公布为首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龙湾考古遗址公园、炎帝神农故里、东坡赤壁等建成A级以上景区,初步形成“人类起源”“文明起源”“楚文化”“红色文化”等主题的荆楚遗址公园体系,大遗址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会上,宣读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的通知》,6家第一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单位上台领牌,省文化和旅游厅通报了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推进情况,武汉市、荆州市、荆门市等地,以及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编辑:陈辰】